
8月4日至8月8日,镇委书记叶孔新率长安镇党政代表团赴浙江宁波、杭州、嘉兴等地考察。图为在宁波考察
当前,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莞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长安也大力建设“湾区智造之都、魅力品质长安”。希望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浙江先进经验,提升长安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综合环境。 ——长安镇委书记 叶孔新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迅速抓好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的落实,8月4日至8日,长安镇委书记叶孔新率长安镇党政代表团赴浙江宁波、杭州、嘉兴等地参观学习。紧扣全省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东莞“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长安“一个中心,五大机遇,六项工程”的中心工作,对标一流、学习先进,认真借鉴浙江省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高位推动长安加快实现“湾区智造之都、魅力品质长安”的发展目标。
长安镇领导陈敬林、王安新、陈文龙、方广茂、袁攀、莫沃佳、陈创业等参加了考察。
考察点1:宁波市城市展览馆
品城市规划内涵 读城市发展脉络
8月4日,代表团首站抵达宁波市,学习该市城市规划、旧城改造项目、街区功能改造及业态改造等情况。叶孔新一行首先来到宁波市城市展览馆,逐一参观各个展厅,听取情况介绍,了解宁波城市的发展历史、建设成就以及未来愿景,并对宁波城市改造中的国际化眼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表示赞许。
叶孔新指出,当前,茅洲河综合整治也进入了“百日攻坚”阶段,希望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浙江先进经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综合环境。
叶孔新指出,宁波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历史街区的活化与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都值得学习和借鉴,希望党政代表团成员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结合实际,学习利用先进经验和做法,更好地推动长安镇相关工作开展。
据了解,宁波市城市展览馆是一座集政民互动、学术交流、城市论坛、爱国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是宁波重要的对外交流窗口。展馆总建设面积2.5万平方米,整体布展以“世界港城 幸福家园”为主题。主题展区包括“品质生活”“绿色生态”和“智创城市”三个展厅。
考察点2:南塘老街
历史街区变身城市休闲消费新地标
在宁波期间,代表团成员还来到南塘老街,漫步其中,感受这座集历史古迹、旅游观光、文化休闲、民俗特色于一体的“穿越百年的街市”,并听取相关负责人关于开发利用历史街区及南塘河治水工作的情况介绍。

宁波以产业思维、市场模式保护性开发南塘老街,打造成为城市的独特名片
南塘老街属宁波8个历史街区之一,位于宁波古城南门“长春门”之外,为古城内外的水路要冲。重要的地理交通位置,让这个街区成为数百年间宁波古城南门外盛极一时的商业中心,人称“南门三市”。目前位于鄞奉片区西侧,是老城区内唯一富有历史风貌的临河地段,是典型的“一河一街”的江南水乡景观。
南塘老街按照原有街区的城市肌理,保持了南郊路、南塘河、老南门三市“一街一河一市”相依相辅的整体格局,保护了古建筑群的历史风貌,并在新的街巷与老街巷的衔接中实现协调,赋予历史街区全新的生命力。同时,以产业思维、市场模式保护性开发南塘老街,改变“建设+出售”的旧有模式,确保街区特色的一致性和经营业态的差异化,在精心打造经营之后,成为城市的独特名片。
南塘老街街巷格局历史脉络清晰完整,“一街一河一市”水乡特色鲜明,历史建筑保存状况良好,既有文化休闲场所,又有百年特色老店,为主力消费群体营造了一个有格调、风情的消费空间,已成为宁波城市休闲消费新地标。
考察点3:老外滩
历史文化植入都市元素焕发新魅力
随后,代表团一行来到了老外滩,沿江步行,仔细感受其深厚的内涵和人文风貌,了解老外滩建筑的改造思路和历程。宁波老外滩在穿越百年历史,历经沧桑变化后,如今通过保存历史建筑和街区风貌,不断植入新都市文化,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重新焕发出独一无二的魅力。
代表团成员详细了解了老外滩沿江的防洪堤情况。据介绍,在改造过程中,宁波通过梳理沿江岸线,打通沿江通道,打造特色滨江步道,利用现状防洪堤及码头,从防洪的单一功能打造成丰富的集景观草坡、观景台等为一体的多样岸线。
老外滩位于宁波市核心区域——三江口北岸,处于甬江、余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之处。老外滩于1844年开埠,是中国古代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港,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
老外滩建筑的改造体现了“修旧如旧,造旧如旧”的理念,其于2005年1月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内有国家、省、市、区四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入驻老外滩的商家160余家,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老外滩已经成长为宁波市的“城市客厅”“文化沙龙”和“时尚商圈”,酒吧、高档会所、金融业、特色餐饮等业态日渐丰富。
近年来,宁波在城市发展中善做“加减法”,通过“修旧如旧”,如今宁波不少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得到活化,建筑和街区的空间资源也得到了盘活。历史文化与现代要素的有机融合,使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发展,也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考察体会
从宁波的高泥村到杭州的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从旧村整治工作情况来看,当地党员干部、村民对协助政府推动各项工作积极性相当高,我们要把参观所学带回去,广泛宣传,要做好长安当地老百姓的工作,争取他们对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在党建工作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把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全面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这样,茅洲河治理攻坚战也好,“三旧”改造也好,其他工作也好,才能有效推进。
——长安镇委副书记 陈敬林
在浙江,很多旧村通过改造变成了美丽乡村,让我印象很深。当地在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共同建造美丽家园方面做得非常好。回去以后,我们将就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包括治乱工作等方面,向杭州、宁波的先进做法学习,做好一系列计划,让长安城市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长安城管分局局长 孙林高
现在我们社区就美丽乡村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是细节还没有切入很到位,接下来我们社区必须要下大力气,投入大资源,请一些更有资质和远见的设计院来规划。特别是整个社区如何融合进轨道交通3号线这个轨道经济里来,我们要走得更细、更实、更远,要做更长远的筹划。另外,高泥村党建工作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涌头社区党工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文伟光
高泥村是一个小村庄,却整治得很漂亮,村庄的收入不多,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自觉性却很高,这对我们很有启发。在旧村改造,包括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面,拓宽了我们的思维和视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我们以后如何提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自觉意识,特别是对保护自然环境意识的提升,有很好的启发和带动作用。
——锦厦社区党工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李国强
(来源 东莞日报记者 袁健斌 吴金华 通讯员 陈亮宇 吕剑锋/文 陈亮宇/图)